2007年2月8日 星期四

布魯日一瞥 (二) 大鐘樓


一到布魯日馬上就被它散發出來的中古世紀的氣息所吸引. 那數百年前就臥在馬路上堅硬的岩石方塊(), 在冬日的斜陽下, 顯得格外的詩情畫意; 那載著遊客的馬車經過時發出的”兜個! 兜個!”的馬蹄聲; 那穿錯於房舍間的流水發出的潺潺聲不絕於耳. 放眼望去不是壯觀雄偉的政府建築, 就是典雅大方的民舍, 在在皆是古風古味, 布魯日不愧是一個”露天博物館”.
 
1852年, 法國Haussmann 公爵曾受拿破崙三世之命將巴黎的主要建築完全打平重建. 但1877年比利時國王Leopold II 卻慧眼獨具的授命都市建築師Louis de la Censerie 重整布魯日古文化建築. 他的目的是要使布魯日成為一個露天的博物館. 從1880年起, 布魯日地方政府更進一步提供私人建築重整補助金以確保布魯日無煙工業的收入來源. 地方政府堅持不讓工業化建築來破壞布魯日神秘氣息的政策一直到今天還是嚴守不茍.
建築師Louis de la Censerie 愛好比較羅曼蒂克的古典建築風格, 在他的領導下, 一些昔日莊嚴, 單純的羅馬式(Roman architecture)跟古典式(Classic)的建築都變成了新哥德式(Neo-Gothic)的建築. 這種改變受到當地人士的喜愛, 民間房舍也群起仿效. 這種風氣多少也決定了今日布魯日羅曼蒂克的古風氣息.

矗立在古都中心”大市場”廣場旁的Belfort 是建於1240年的瞭望鐘樓. 鐘樓高達83公尺, 是布魯日自由,獨立的精神象徵. 與Belfort 相連的Hallen (大廳堂) 是原來的交易中心, 布料買賣的大市場. 十三世紀時, 在現在的比利時,法國和英國都有Hallen(買賣廳堂)旁加建Belfort(瞭望鐘樓)的風氣, 比利時共有31座Belfort, 1999年已全部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註:  在荷蘭這種舖路用的硬石方塊被暱稱為”小孩兒頭”(Kinderkopje), 因為它的大小約有一個小孩兒頭那麼大. 這樣舖起來的路不適合現代的交通要求, 除了少數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市區還保留使用外,在荷蘭已經少見了. 但在比利時很多舊城裡還保有這種路面。看起來其實也還挺有韻味的。



這是大市場廣場中央, 面對鐘樓的平民英雄雕像. 1302年他們曾帶領布魯日老百姓抵抗法軍的鎮壓, 後來成為比利時爭取獨立自由的精神偶像.


這是鐘樓正面. 這種鐘樓的目的其實在於它的瞭望台,從這裡可以瞭望城裡各角落的活動. 原則上, 它最重要的功能應是發出火警警報. 可是, 這原本木製的鐘樓頂層本身卻在這數百年的歲月裡屢遭祝融. 現在的冠狀頂樓是在1822年以新哥德風格重新改建的.



高聳的建築物,常是熱愛攝影者的挑戰.


鐘樓後側與鐘樓相連的Hallen/交易大廳.


走到鐘塔的頂層, 需接受366層階梯的挑戰. 綁掛在階梯旁的繩索是樓梯的扶手.



鐘樓裡一共有47個大小不一的鐘.


本來,報時, 節日慶典或是火警警報等都各有其不同的鐘聲,以茲區別. 而今,這些功能的必要性已不復存在, 每隔一刻鐘, 就由鐘樓鐘的演奏家”敲打”一段固定的古典樂 (有時是電子控制,自動敲擊). 讓布魯日的古風古色更添了一度空間.


從樓頂向外望, 離海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的海港已經向北移了.


鐘樓前的大市場廣場.


城堡廣場, 原來的市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