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荷蘭印象



今天早上無意間聽到收音機裡傳來的一首歌, 覺得它對荷蘭社會文化有一個很好的詮釋. 在 Youtube 裡找到這首歌, 就在這裡藉著部落格的方便, 對這首歌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這首歌原來是1996年(今日荷蘭ING集團下屬的) Postbank 的廣告曲. 它的內容是描述荷蘭的傳統跟民風. 沒想到這首歌一經電視播出後, 馬上就得到廣大觀眾的共鳴與認同. 現在這首歌已經是很多場合裡, 當人們感到強烈向心力時的齊唱歌曲了.

從這首歌的歌詞裡, 能讓人感到荷蘭人的平淡與輕鬆. 有時也喜歡開開自己的玩笑.但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為自己的包容性及能尊重個人的價值觀而驕傲.

在此我將這首歌的歌詞, 不受韻律限制的翻成中文. 它的意思多多少少可以對照著 Youtube 裡的圖片一路看下去. 希望您對荷蘭文化能有進一歩的認識.




一個有一千種不同意見的國家
一個平淡尋常的國家 註1
我們集體聚在沙灘上
早餐吃一樣的鬆餅片

一個沒有過度激情的國家
只有在我們贏的時候例外 註2
突然我們的情緒失控
一窩蜂的, 我們都跑上了街

 
一個不論大小事情都有繁雜法律規定的國家
卻沒有任何制服(權威)是神聖的
當兒子的叫他老爸”彼得” 註3
偷腳踏車的小偷,防不勝防

一千五百萬的老百姓, 一起住在小小的一片土地上 註4
請不要告訴他們該怎麼作, 讓他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價值觀
一千五百萬的老百姓, 一起住在小小的一片土地上
請不要將他們約束在一定的規範裡, 讓他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價值觀

一個到處都是抗議團體的國家
沒有一個主管是真正的老板
住家的窗簾永遠是開著
午餐只是簡單的麵包夾起司

一個什麼都能包容的國家
只對他的鄰居是例外
最讓他感到懷疑的是
這鄰居繳房租的錢是那兒來的

一個照顧到每一個人的國家
沒有那條狗需要流浪找東西吃
從自動販賣機裡可以買到炒飯球 (用炒飯作的飯團)
沒有人會窮到只能啃乾麵包
 

一千五百萬的老百姓, 一起住在小小的一片土地上
請不要告訴他們該怎麼作, 讓他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價值觀
一千五百萬的老百姓, 一起住在小小的一片土地上
請不要將他們約束在一定的規範裡, 讓他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價值觀

一千五百萬的老百姓, 一起住在小小的一片土地上
請不要告訴他們該怎麼作, 讓他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價值觀
一千五百萬的老百姓, 一起住在小小的一片土地上
請不要將他們約束在一定的規範裡, 讓他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價值觀




看過此片的”觀眾”裡, 有不少人給予回應. 其中有個德國人說,他最欣賞荷蘭人能為荷蘭驕傲的同時對其他民族毫無仇恨的態度.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曾經佔領過荷蘭,殘害了不少荷蘭人. 戰後那些年, 荷蘭人對德國人也的確仇恨過, 但多年來, 經過政府, 新聞界的努力,輿論的影響, 與德國人又哥倆兒好的親密了起來. 說實在的, 某些少數民族在荷蘭社會裡長期的不能適應, 文化差異的持續成長. 除了少數的例外,荷蘭官方,民間各界都四處奔波,努力的在幫這些人融入荷蘭正常的社會圈裡. 加強各民族間的融合, 除去某些人仇視少數民族的心態.  
荷蘭人的生活實在是很平淡.
註:

1. 荷蘭人不喜歡渲染,不喜歡誇張. 他們常喜歡說'光是正常的作, 就已經夠瘋狂的了' (Doe gewoon, dan doe je al gek genoeg.) 勸人不要有超出人情的怪異行為. 在荷蘭,要想出頭是不容易的. 很多荷蘭人都是先在國外出了名後才在荷蘭被認可. 像足球教練Guus Hiddink 在荷蘭本來只是一名普通的教練, 等到他被韓國人, 澳洲人和蘇俄人器重後才被荷蘭人認可. 只是, 回國後, 他馬上又恢復了原來的普通身分. 當代荷蘭輕音樂大師André Rieu 帶領他的能歌善舞的交響樂隊, 讓約翰史特勞斯的華爾茲重新得到了新生命, 全世界為之瘋狂著迷. 在荷蘭他還只不過是: 哼! 那個André Rieu.

2. 如:1989年歐洲足球賽的瘋狂.

3. 有些荷蘭人希望自己是孩子的夥伴勝於帶有權威性的父母. 不要求孩子叫他們”父親” 或”母親”, 而讓孩子直接稱呼他們的名字. Youtube片裡,略帶詼諧意味的黑彼得, 是聖尼古拉的助手.

4. 1996年荷蘭全國人口有一千五百萬人, 現在已經超過一千六百萬人了.


荷蘭原文:

Het land van duizend meningen
Het land van nuchterheid
Met z'n allen op het strand
Beschuit bij ’t ontbijt

Het land waar niemand zich laat gaan
Behalve als we winnen
Dan breekt acuut de passie los
En blijft geen mens meer binnen

Het land wars van betutteling
Geen uniform is heilig
Een zoon die noemt z'n vader Piet
Een fiets staat nergens veilig
 

15 Miljoen mensen op dat hele kleine stukje aarde
Die schrijf je niet de wetten voor, die laat je in hun waarde
15 Miljoen mensen op dat hele kleine stukje aarde
Die moeten niet 't keurslijf in, die laat je in hun waarde
't Land vol groepen van protest
Geen chef die echt de baas is
Gordijnen altijd open zijn
Een lunch een broodje kaas is
Het land vol van verdraagzaamheid
Alleen niet voor de buurman
De grote vraag die blijft altijd
Waar betaalt ie nou z'n huur van?
't Land dat zorgt voor iedereen
Geen hond die van de goot weet
Met nasiballen in de muur
En niemand die droog brood eet
15 Miljoen mensen op dat hele kleine stukje aarde
Die schrijf je niet de wetten voor, die laat je in hun waarde
15 Miljoen mensen op dat hele kleine stukje aarde
Die moeten niet 't keurslijf in, die laat je in hun waarde
15 Miljoen mensen op dat hele kleine stukje aarde
Die schrijf je niet de wetten voor, die laat je in hun waarde
15 Miljoen mensen op dat hele kleine stukje aarde
Die moeten niet 't keurslijf in, die laat je in hun waard














Violet 於 2008-04-07 06:30:27 回應
呵,我去年也聽/看到了這則新聞,對這首歌印象深刻!! 特別是:

15 Miljoen mensen op dat hele kleine stukje aarde
Die moeten niet 't keurslijf in, die laat je in hun waarde

這首歌迴響這麼大過去幾年排外言論漸多,很多人陷入茅盾有關吧?!
Sop 於 2008-04-16 07:21:40 回覆
這首歌是1996年開始流行的,當時社會的包容性表面上比現在大些,可是實質並不見得. 這幾年排外的聲音漸漸的浮上檯面,那是因為有人認為要解決問題,必先提出問題, 在這問題上作一番辯論, 才有可能將問題分析清楚並取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排外'說起來還不是問題的癥結. 如果你看過'進口人' 和原荷蘭人在失業率和犯罪率上的比較, 說不定你還會覺得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的荷蘭人在庇護'進口人'?
一個來自沒有混合種族的社會的人,(或: 雖然有,雖然外來人受到的待遇很差, 但不值得一提. 受傷害的反正不是我們. ) 很難想像這種問題的複雜性.(請別多心, 我不是針對著你說的)

沙非 於 2008-01-08 17:47:16 回應
偷腳踏車的小偷,防不勝防
讀到這句歌詞 害我爆笑了出來!
真的,荷蘭的腳踏車,真是太多了!
Sop 於 2008-01-09 16:58:27 回覆
荷蘭人喜歡自我調侃, 相信他們對這一句也都能會心一笑. 而且唱得很大聲!!不過, 腳踏車遺失問題的嚴重讓人們更加的小心並用大鎖, 現在情況好像好些.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閒談"翻譯"


文字是文化的具體表現. 不管是邏輯的推理或是情緒上的發洩, 只要是特定文化裡所缺乏的元素, 它們都不可能用這文化裡既有的文字來表達出來.

“雪”是愛斯基摩人生活裡, 極為重要的元素. 聽說他們有十六種不同的方式來描述雪的樣子. 如果他們跟我們描述下的雪是什麼樣子, 我們顯然會不知所云的感覺. 語言專家曾經作過一個不同語言使用文藻豐富度的測驗. (註) 測驗的方式大概是從一般報章雜誌及暢銷書籍裡算出每一千個字裡, 不同字的總數的比較. 它的假設是: 使用不同的字, 詞越多, 表達的情感就越細膩, 解說的道理也越明晰. 不管莎士比亞有多麼偉大, 測驗的結果是法國人使用的文字比英國人豐富得多. 不知道在法文跟英文互譯的時候, 會不會有找不到適當的字來翻譯的困擾?

有個朋友打電話來問我: 中文裡說的 ”那就委屈你嘍!”用荷文怎麼說? 人家荷蘭人才沒那麼有同情心咧! 他們至多會鼓勵你, 叫你堅強一點, 或者是叫你認命罷! Try to live with it!

我一直覺得”民主” 是一個歐洲的歷史產物, 不容易成功的移植到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國家. 事實上, Democracy的涵意除了政治人物由人民投票選舉決定外, 還包涵了就事論事的原則, 思想溝通上平等互重的態度, 講信用,負責任的精神…. 光是靠”民主”一詞, 是沒法把它的精髓移植到一個缺乏這些元素的社會裡的.

無意間看到維基裡有這麼一段, 害我一時驚訝得合不上嘴巴!!!

“........而曾被日本殖民的台灣,更很多詞彙仍使用台灣日治時期所使用的漢字詞彙。” (這應是有爭議的說法......Sop 註)


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政黨、方針、政策 、經濟、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封建、共和、取締、引渡、手續、具體的、目的、宗旨、權利、義務、當事者、強制執行、場合、打消、動員令、代價、債權人、債務人、原素、要素、損害賠償、法人、重婚罪、契約、衛生、文憑、盲從、排外、公敵、旨趣、派出所、警察、憲兵、檢察官


從中國根深蒂固, 古老的,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 層層的父母官跟死老百姓的關係的傳統文化到今天台灣的民主社會, 我們似乎還得感謝日本明治維新時的西學翻譯, 更要感謝他們用“漢語”來作“譯文載體”. 讓中國人可以不費力的“借回來”用. 可以想像沒有這些詞彙, 我們的報紙會是什麼樣子嗎? 我們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嗎?

即使有了這些現成的翻譯名詞, 翻譯仍是一門大學問. 有些翻譯人員可能對原文(或屬於原文的文化)的認識不夠, 搬著字典, 將字與辭一一翻出, 然後再將這些譯字, 譯辭連結起來了事. 但這其實還不能算是譯文. 許多社會, 人文, 政治學的譯文就常因此讓人搞得一頭霧水, 無法了解.

有的時候, 字典本身就是造成翻譯困難的禍源. 因社會現象而產生的思想理論因此就更不可能照著字典, 摞疊幾個字說得清楚. 用勉強編造出來的辭句來解釋在一個社會裡不存在的思想, 反易將人引進迷宮, 造成依此衍生出的議題討論的混淆與困難. 在此, 我就用以下幾個例子來說明這種現象.

Individualism v.s. 個人主義

中文裡的個人主義意謂著利己主義和自私自利. 但Individualism 之原意是承認每個人有權決定自己的價值觀, 也正因此而能尊重他人的個人價值觀, 接受天生個人的差異及社會的多元性. 人與人之間可以討論個人對事情的看法, 但沒有人會將自己的看法作為他人的價值標準. 來到荷蘭不久我就意識到我的存在空間突然增大許多. 一下子, 我不再是附屬於社會標準框範下的一員. 突然間, 我感到了”自我的存在”. 當時, 對我來說, 那真是一種既新鮮又特別的 “個人主義” 的體驗.

Privacy v.s. 隱私

字典裡Privacy的翻譯是隱遁, 隱藏, 私生活, 隱私權. 它給人的感覺是見不得人, 不能讓人知道的事情. 可是 Privacy 卻與隱遁, 隱藏無關. 其意識的產生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 六O年代起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 新進的技術如電話的竊聽, 隱式照相機的偷拍等等嚴重的侵犯了個人生活的自由. 為了能保護個人自由生活的空間, 許多保護Privacy 的法律也因應而生. 之所以強調 Privacy 是要尊重個人, 保障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裡可以自由活動的權益. 但它的正式中譯, 卻非常離譜.

Renaissance v.s. 文藝復興

中世紀時歐洲因受羅馬主教的壓抑, 許多知識份子因理念與羅馬主教教義不同而受害, 歷經了900年文化貧瘠的黑暗時期. 直到羅馬主教式微以後, 以前希臘羅馬(異教徒)追求真理的文化精神才重新得到生命力(Renaissance = rebirth), 造成從十四到十七世紀中期在藝術, 社會學及科學…..等各方面無數新的突破與發展, 啟蒙(Enlightment, 怎麼翻譯? )的思維也隨之而起. 目前有些人喜歡將羅馬文藝復興引為前轍而希望東方或中國的舊文化(文藝)也能復興. 使儒家思想能重新被提倡與重視, 這與文藝復興之原意根本就是背道而馳. 這都是因為文藝復興的模糊翻譯所帶來的誤解.

其實, 最常提醒我文化衝突的翻譯應該是Debate.


Debate 原是鼓勵人們深入,透徹,精密的思考, 給予個人表達機會和能夠接納別人不同意見的一種溝通方式. 本來有很正面的意義,可是一旦翻成中文”辯論”, 它的意思就變得面目全非了. 我們說一個人好辯, 不是說他喜歡追根究底, 喜歡深入探討某種事務的真諦. 而是批評他喜歡強詞奪理. 這種誤解的產生, 大概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是 “少說多聽”, ”沉默是金”, “不做不錯”, “潔身自保”, “尊重權威” , 不欣賞喜歡表達個人意見的人, 不能接納別人有不同看法的社會.

我們沒有辯論的習慣, 也不容易接受辯論的行為. 即使將Debate 翻成”辯論”是無可是非之事, 但如何將其正面積極的意義植入一個不容辯也不許論的社會裡, 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我們的文化裡,”辯論”基本上就是無禮的,錯誤的. 想把它說成正面的意思有一定的困難. 要想糾正這種錯誤, 除非是另想個詞彙. 將Debate 當成”辯論”, 我只能說它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翻譯困擾. (我常懷疑我們立法委員們在議會上的肢體語言,是不是就是因為缺乏辯論的習慣,不能接受別人挑戰他們的”權威”所造成的結果?)


在不同的文化間, 語言的互換使用上不管有多麼的困難, 其實也都還可以理解. 可是台灣跟大陸兩岸間的語言差異卻常讓我覺得很值得玩味. 說起來, 不管是中文也好, 漢語或普通話也好, 其實都是上個世紀同樣的國定標準語言. 1950年起, 中國大陸關上國門後, 對中國文化鬧了一場革命. 雖然前前後後沒有受過外國文化的影響, 四十年後大門一開, 兩岸的文字表達竟然存在這麼大的差異. 十幾年前, 第一次聽到有人說: 早上好! 晚上好! 總覺得很彆扭. 這些日子, 我因工作的關係, 為中國市場寫了點機械設備的使用手冊. 寫完後, 被大陸朋友指出我用的”品質”用詞不當, 應改為”質量”, 而”施用量”的”施”也變成”使”的錯別字了! (好在他沒叫我將 ”使用手冊” 改成”操作系統的菜單程序”!) 雖然網上有很多軟體可以作正體字和簡體字的互換, 有的時候我倒覺得, 以繁,簡字體寫的文章的轉換, 應該用”翻譯” 才比較恰當.

(註) 這文藻豐富度的測驗方式細節我已記不清了. 為了方便說明, 我假設了1000字的範圍. 內涵應該還不太離
譜.







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7-12-27 23:58:52 回應
會不會因此才顯示出了, 那每一個文化體的真正本質?  那也是一種"訊息"ㄚ !

P.S. 好家在, 你老闆沒看到這篇. 要不然, 他會說:"寫玩後, ...."(倒數第四行)你拿不到薪水"寫完後, ......." 才是對的"翻譯"! 

Sop 於 2007-12-28 11:26:17 回覆
語言本來就是文化的表現.翻譯時,找不到一對一相應的字、詞時,八成都是文化本質不同造成的.比較兩國文化時, 透過語言文字來作比較,可能還真的是最簡單的方法呢?!

噓! 別跟我老闆說.我目前這個工作,本來就是方便在沒人知道我整天在幹什麼啊!

Yaseen 於 2007-12-27 01:37:20 回應

講得好! (我也有感覺到妳所講的這些不同點)

Happy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