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留跡日內瓦湖畔 (三) 盪波日內瓦湖上 1.



到了詩情畫意的日內瓦湖畔, 遊湖當然是免不了的活動. 為了避免路上交通的擁擠, C 建議從附近小鎮撘火車到洛桑 Lausanne, 再從那裡搭觀光遊艇到蒙特勒(Montreux).


洛桑位於日內瓦湖北邊湖畔, 面對法屬阿爾卑斯山. 在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羅馬時代, 就曾是重要軍隊駐營的地方, 現在則是一個經濟文化中心,  國際奧委會等的總部所在地. 從這裡有開往法國, 德國, 義大利的特快車, 是國際交通中樞.




從火車站出來不遠, 就到了日內瓦湖畔.





今天遊客非常多, 賣票的服務不理想.  C 忍不住一直抱怨. 日內瓦湖南面有三分之二是屬於法國的. 自從遊艇公司跟法國合作經營以後, 一切都變差了. 我們開他玩笑說, 這一定是 “Franse slag”. 註一 喝過咖啡後, 看到遠處雅致的遊艇漸漸的駛近.



遊客很快的魚貫上船, 各自找個舒適的位子坐了下來.


不一會兒, 我們的遊艇旅程就開始了. 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 今天經過的各個有名的遊覽聖地, 我們都將連說”xxx來此一遊”的機會都沒有.

剛說完 Hallo, Lausanne! 馬上就要說 Good bye, Lausanne!




船開出已經好幾分鐘了, 還可以看到不少的建築, 看得出洛桑是個大城.



座落其間的房子受到地勢的影響, 常常聚落在一起. 還有一種似乎是專門為這種坡地設計的階梯建築. 這種建築我們後來還看到好幾次. 它的特色是: 下頭房子的屋頂是上頭房子的陽台.




途中停的站還真不少. 沿路上, 不斷的有乘客上船.



山坡上, 水源豐富, 陽光灑照, 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羅馬時代這裡就已經被開發種植農作物了. 十三世紀的神職人員更進一步的將坡地整理成梯田, 種植葡萄跟麥類等糧食. 後來才漸漸的從教會跟貴族手裡轉讓給一般農民. 而現在清一色的葡萄園是在二十世紀的時候. 為了避免各種農作物病害, 才逐漸轉型的. 註二








這裡沒有沙灘, 可是卻看到好幾個湖邊公園. 至少這裡靠水, 應該也有避暑的功能!



雖然在偌大的湖邊修建游泳池看起來有點荒唐, 可是日內瓦湖的湖水是來自高山融雪, 實在太冰冷了, 不適合游泳.



看到在不同高度的山坡上, 有來來往往的火車, 讓我聯想起 Märklin 的模擬小火車. 註三







註一:
"Franse slag”是十七, 八世紀時, 荷蘭人譏笑法國人做事馬馬虎虎的用語.

註二:
歐洲人吃飯時總少不了紅, 白葡萄酒, 我們將英文裡的 vintage 或荷文裡的 Wijngaard 翻譯成葡萄園, 實在是因為文化不同, 翻成酒園反而奇怪難解. 有時我也會懷疑, 到底葡萄酒算不算在糧食生產的範圍內?

註三:
從前歐洲的男孩子喜歡在閣樓上玩的有山有隧道的 Marklín 的火車模型. 裝火車的盒子上畫的常常就是這種景象.




Nobody 於 2009-06-09 17:56:02 回應
Vineyard   可以說是葡萄園﹐也有人稱為酒莊﹐要不然﹐稱作葡萄酒莊似乎也行。
廣義地說﹐為什麼不能算是糧食生產的範圍呢﹖
不過一般的政策和統計調查糧食生產會側重在主食上﹐
葡萄生鮮消耗和釀酒又是不同的分類,後者是民生必需品﹐這是無庸置疑的啦﹗

Sop 於 2009-06-09 19:04:30 回覆
葡萄酒莊似乎是個理想的翻譯. 不過看酒在歐洲歷史上的重要性跟他們巨大的消費額, 酒莊 / 葡萄園的不斷開發, 其重要性比起主食似乎毫不遜色. 在這兒, 你說它是民生必需品, 我還真相信呢!!!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留跡日內瓦湖畔 (二) 法國小鎮自然奇觀


迪楓 / Divonne Les Bains 是在瑞士跟法國交界的法國領土上, 日內瓦湖與侏儸山之間的一個小城鎮. 離日內瓦只有15分鐘的路程. 羅馬時期就因這裡優良的水質而被開發. 十九世紀並以溫泉浴(Spa) 出名. 可是二次大戰結束後, 這裡也不過才只有兩千多居民. 為了爭取遊客, 開發觀光事業, 當時的市長很有野心的建了Casino, 郊區的高爾夫球場, 跑馬場, 還挖了一個佔地45 公頃的人造湖Lac de Divonne (迪楓湖), 後來又在湖邊加鋪人造沙灘. 並常年舉辦藝術活動. 算是新開發的旅遊聖地. 也是被派駐到日內瓦的外國人喜歡選擇的居住地.


不過C 帶我們來這裡, 主要是要讓我們看看這裡市區內漴漴水泉的自然奇觀!

侏儸山的地質主要是含鈣的碳酸石. 經過百萬年的冰川水流, 在地層表面下磨損出很多水道. 上下立體的互相穿梭交流.


迪楓 Divonne 小城在侏儸山的山腳下, 得天獨厚的可以看到很多從地下湧出來的水泉.



這是艾瑪池 (Le basin de la source Emma). 從相片裡可以看出冰川水不斷的鼓著泡, 連帶細砂一起從地下深處向上冒出.



這些從地下不斷冒出來的水, 又從看不見的 ”地洞” 流走, 重新在路的另一邊以洶湧的水源再次湧出.


從下圖, 您可以看到兩道比較高的水道交匯後, 轉向, 再與一跟上面水道幾乎交叉方向來的比較低的水道相匯集成一道洶湧急流的水道.


這些“地下水道”在 "水道受阻”時, 有時也會向上噴出尋求出路. C 說本來有一個很壯觀的天然噴泉, 因為噴出來的水濺四處, 造成路人的不便, 已經被”關”了起來. 這些天然水力曾經被用來做成水車, 利用產生的動力鋸木, 甚至打磨過鑽石.


其實整個小城裡, 除了成天不斷的, 也還蠻悅耳的澎湃水聲外, 給人一種非常詩情畫意的感覺.



這裡曾是個小型的水力廠





今天真是受益匪淺. 這種旅遊收穫是可遇不可求的. 沒有C 的安排跟解說, 我想我永遠也不會有機會認識這種天然奇觀!




attile 於 2009-06-20 21:44:25 回應
這個才較合理,根本沒幾個國家真正高規格的防疫,只有對岸那個國家才拿來當SARS搞…,無症狀的老墨也捉起來隔離,高明高明
馬政府玩的那碼子是政治,根本和公衛無關,國內媒體也根著瞎起鬨鬼扯……

Lonewolf 於 2009-06-09 19:54:57 回應
我在德國也待過幾個月, 從此對歐洲小國就沒興趣了

Sop 於 2009-06-09 20:04:42 回覆
大人當然要住大國!
至於我, 小規模的玩玩家家酒就很滿意了.

Nobody 於 2009-06-08 17:37:33 回應
這種有天然水源的景觀真是非常浪漫﹐帶給當地泉源活水和動力﹐他們把大自然融入建築街道和日常生活中﹐從妳的照片感受到一種怡然自得的氛圍﹐謝謝分享。

我很好奇﹐入冬以後這些淙淙流水會結成冰霜嗎﹖

Sop 於 2009-06-08 18:00:16 回覆
嘿! 說的也是. 入冬後, 這些來自山上表層下冰川的溶雪的量是不是應該也會減少? 那時又將是什麼景象呢? 
有意思, 我只看到 '空' 的現象, 你卻想到 '時' 的問題

Henin 於 2009-06-08 01:44:59 回應
原來在Lake Geneva邊有這麼一個小鎮
那冰川的水從地底下冒出泡的樣子真是難得一見的自然景觀
謝謝你的詳盡解說   看了照片更有意思

先前只到了Lake Geneva上半部 屬於瑞士的版圖那裡
很喜歡這裡呢~


Sop 於 2009-06-08 02:14:57 回覆
能比你這個專業旅遊家多到一個地方, 是我的榮幸. 其實Lake Geneva上半部可以看的東西比較多. 我們去的時間短, 只是跟著朋友到附近走走而已. 如果有時間, 純粹是找個地方休閒一番, Lake Geneva 還真是個好地方.

Lonewolf 於 2009-06-07 21:30:19 回應
只要常爬山, 60幾歲也可爬的比中年人還快. 不過我只看過公的

瑪妮 於 2009-06-07 03:50:12 回應
是啊, 我也受益, 以前旅遊只會看景買名信片, 有人當嚮導最好。我對瑞士印象最深刻的是爬山, 不過它有不少很古樸的小鎮,美是極美, 養老的地方, 有點無聊

Sop 於 2009-06-07 07:50:29 回覆
這跟人生的階段也有關係噢! 我年輕的時候還想徒步走Grand Canyon, 現在叫我爬山, 我可能山還沒爬完, 就已經不用擔心上那兒養老了.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留跡日內瓦湖畔 (一) 開場白


瑞士北鄰德國, 以萊茵河為界, 西與法國以侏儸山 (Jura)相隔, 南有義大利以阿爾卑斯山為天然屏障, 東邊是奧地利跟東北角只有三萬多人的列支敦斯登大公國(Liechtenstein). 也許是因為山區地勢的關係, 從古以來就有很多部落性的”國家” Canton分布在這裡. 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 這些部落國聯合起來一起防衛外來的侵犯. 今日的瑞士是從1291年由三個行政區 (Cantons) 開始結合以後慢慢增長而成的.

瑞士因為地理環境的易於守衛加上人們的驍勇善戰, 使得鄰國不願侵入. 這可能也是他們在兩次大戰時, 一直能保持中立立場的原因.

今天瑞士人非常引以為傲的是仍在梵蒂岡站崗的瑞士侍衛. 這是為了保護梵蒂岡教廷和教皇的安全,從1506年就開始的雇傭兵傳統. 這種傳統一直維持到現在. 只是今天在梵蒂岡站崗的瑞士侍衛當然是作秀的成分居多.


現在瑞士一共有26 個行政區/ Cantons. 它們各有各的憲法. 國民繳的稅也分國家稅, 行政區稅跟地方稅三種. 官方語言有德, 法, 義跟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說的 Romansch 四種. 所以一切行政都需用四種語言溝通. 從下圖可以看到瑞士二十法朗紙鈔上的四種語言.


小學生只需學自己區的官方語, 中學以後再任選其他一種包括英文的第二語. 在溝通上, 各語言區跟同語言的外國反而比較容易. 另外雖然有65% 的瑞士人說德語, 這裡的德語其實只能算是正統德語的一種方言.

雖然瑞士夏日可以遊湖, 冬季可以滑雪是個非常理想的旅遊聖地, 不知怎的, 卻一直提不起我的興趣. 前些日子, 熬不過 C 的一再邀請, 來到了日內瓦湖西北岸, 離日內瓦只有30 公里的小鎮Rolle. 意外的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憶.

剛到的那天, 天氣溫和晴朗, 非常宜人.


沒想到, 到了晚上狂風暴雨, 馬上就讓我們見識了這裡詭譎多變的氣候. 原來這裡夾在侏儸山 / Jura跟阿爾卑斯山 / Alps 兩座延綿山脈之間, 儼如風道, 山區氣流不定, 天氣說變就變, 聽說有從國外派駐在這裡的人因為不能適應這種多變的天氣而被迫離開這裡.


次日清晨, 隨著 C 去買麵包, 看看小鎮的晨景.


在山區的城市裡, 從一條街到另一條街常需走過長而陡的階梯, 這裡也不例外.


這裡流的是山泉水


C 說這是天主教堂. 讓我感到非常訝異. 它外觀的單純, 樸實. 不知是不是跟近500年前, 加爾文在日內瓦定居, 發揚他反對天主教奢華,不務實的加爾文教派有關.


不一會兒功夫就到了湖邊.




對面就是阿爾卑斯山.


湖邊有個十三世紀的古堡



繞過湖邊走回家



這是多麼愉快的開始! 讓我現在就已感到不虛此行了!



瑪妮 於 2009-06-09 16:53:08 回應
如果要找便宜的餐廳, 也是有的, 只要在各大百貨公司或大超市如瑞士的mmm , 在頂樓通常都有自助餐廳, 大約15 元左右, 當然也得看你吃什麼。 在各風景點即便只是小村子, 一般會有YMCA、 YWCA  、 Housetel 而且通常離火車站都不算遠, 費用便直宜, 不一定只給年青學生住, 也有給家庭的雙人房, 有投幣式洗衣機可以洗衣服, 也有投幣式瓦斯爐, 想大吃又沒錢去餐時, 就自己去超市買, 自己做火鍋吃, 我是用它吃泡麵加青菜, 申請會員不麻煩, 只要到第一次下榻的YMCA或 YWCA  申請即可, 他們會給一本冊子, 記上全瑞士所有的YMCA或 YWCA 地址電話, 甚至有地圖給徒步者引路。通常是上下舖, 8 到10 人一間, 這是比較節省的方法。

不越矩的老巫婆 於 2009-06-09 02:37:35 回應
瑞士的高物價及貴族式的消遣,   讓我不敢去.    到奧地利加上義大利比較划算.      希望有一天也會有勇氣去逛逛 !

Sop 於 2009-06-09 04:36:01 回覆
這倒是真的. 朋友請我們到一家頗為體面的餐廳吃飯, 看看點的餐, 不連酒, 換算下來近90歐元. 回來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當然也有麥當勞可吃. 好像也有Backpacker 去玩, 費用應該有彈性才是.

Yaseen 於 2009-06-07 16:44:26 回應
讚!

Sop 於 2009-06-07 18:54:41 回覆
謝謝你, Mon ami!

無諍金剛 於 2009-06-07 01:15:27 回應
瑞士德語人是講一種德語方言 Allemanian 沒錯,但他們也會講標準德語呀!!所以那個”雖然”,會讓人以為瑞士德語人只會講阿勒曼語.

Sop 於 2009-06-07 07:41:36 回覆
本來我這麼說是根據我原來出生於德語區後來搬到法語區的朋友告訴我的. 經您這一說我就上網查了一下維基裡的說明.
Swiss German is intelligible to speakers of other Alemannic dialects but poses greater difficulty in total comprehension to speakers of Standard German, including French- or Italian-speaking Swiss who learn Standard German at school. Swiss German speakers on TV or in movies are thus usually dubbed or subtitled if shown in Germany.

Lonewolf 於 2009-06-06 21:13:21 回應
怎麼瑞士的屋子也那麼擠? 這算是郊區吧?

Sop 於 2009-06-07 18:51:10 回覆
因山勢的關係, 這裡有很多部落式的小村莊, 但是它們五臟俱全, 有各種商店, 聚集在市中心, 所以光看這些街道給人的感覺就很擁擠. 不過一過街, 就很郊區了.

黃小喵 於 2009-06-06 12:59:33 回應

從你拍的相片看....
好美好美
好寧靜!!
感覺好安全
沒什麼車子
真想帶小孩在那邊散步...

Sop 於 2009-06-07 18:41:24 回覆
我猜您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那兩個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