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 星期六

捷克遊 (三)


打從第十世紀起, 布拉格就已經是歐洲的貿易中心. 十四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暨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在這裡建了當時最大哥德風格的大教堂, 還有中, 東歐的第一所大學. 因為布拉格在歷史上很少受到戰爭的破壞. 建築藝術史上所有的建築風格在這裡都可以看到.  很多人都因此慕名而來. 有人說布拉格是一個比較輕鬆, 優雅的維也納. 那是因為以前澳大利亞 Habsburg 皇室, 貴族雖然以維也納為行政中心, 卻常在布拉格度假. 所以這裡除了宮廷, 教堂...等的建築藝術外, 也是音樂文化藝術的中心. 如今在布拉格每天都有維瓦第 Vivaldi 的 "四季" 和莫札特在布拉格首演的Don Giovanni...等的音樂會.

我們逛進一家唱片行. 店面很小. 裡頭還有點兒昏暗. 定睛看看店裡除了一張櫃子外什麼都沒有? 原來這裡的唱片是看著目錄買的. 我們買了張捷克作曲家 Smetana 的 Má Vlast (我的祖國)  . 路邊有人推銷晚間莫札特安魂曲 Requim音樂會的入場券. 覺得機會難得. 就顧不得我們短褲涼鞋的標準遊客裝, 買了當晚的票.

音樂會是在一座大教堂裡舉行. 在莊嚴神聖的教堂裡演出安魂曲, 樂音似乎更能深入人心. 出乎我意料之外, 連兩個小小孩都目不轉睛, 全神貫注的聆聽到底.

當晚大約有七, 八十個聽眾, 個個穿得好似赴宴的正式. 而我們這唯一的"外國人"衣冠不整的坐在其間, 像極了文化蠻族. 想到有這麼多捷克人以每月平均不到100歐元 (4000台幣) 的收入捨得花20歐元來聽音樂會. 心裡真是由衷的敬佩.

後來才知道這種音樂會其實每天都有, 而音樂會票價也有外國人跟捷克人之分. 即使如此, 捷克人不受物質缺乏的影響, 仍保有如此高的音樂修養. 足以證明真正的文化大國是不需用喊口號來說服自己的.







Shillo 於 2012-01-09 19:52:39 回應
那時歐元已經開始通用了?? 收妳20歐元,是比照它國的標準,本地人可能另有價錢。就像在一九八零年代的中國。本地人參觀頤和園只要三角人民幣,台胞要十元呢!共黨治體下有它另一種恩待本國人的方式的~~

Sop 於 2012-01-12 10:17:37 回覆
那時還沒有歐元, 我只記得換算過後是荷盾40塊錢, 再換算一下其實還不到19歐元. 不過這種價錢的差異有它的道理, 雖然想賺遊客的錢, 自己國人的生活還是要維持正常. 剛開放的國家都是如此. 只是那時還沒想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