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水壩公路讚(上)


不知為什麼, 從小就下意識的嚮往著遠離世塵喧囂, 深入悠山的清淡生活.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也曾是我的理想夢境. 年輕時, 自信有天會上山教書,終日跟山地孩子為伍, 跟一直希望遠離世俗的願望多少有點關係.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最後終被放逐到這世界邊緣的小鎮上. 怎麼也想不到的是自己落腳的地方竟然就是我夢寐以求的桃花源烏托邦.

這裡人情簡單,鄰居相識間的交往平淡而誠懇善良. 方圓數里內又美景處處.置身其間,猶有入禪之幻覺. 感恩之際也非常珍惜這種清靜的生活. 雖然偏遠小鎮本不足為外人道也, 且又已多次自說自話的讚美自家附近的景色, 這回我還是不避野人獻曝之嫌,介紹一下我家附近的另一世外桃源.



荷蘭的西北邊是北海, 與北海相連的內海原為南海. 昔日南海沿岸多為靠海為生的漁村.時時受到洶湧難測的浪潮侵襲, 危及人畜跟房舍.為了遏止災難的不斷重演,荷蘭人在1932年建了隔海大壩.自此昔日的南海變成了平靜的淡水湖. 一開始的時候, 人們曾計畫將湖分成三區 (深藍色的艾瑟湖, 淺藍色的Markerwaard 跟以 Lelystad 為省府的Flevoland省) 逐步填成陸地. 1967年Flevoland遷入了第一位居民. 引起世人刮目相看, 於是有了God created the world, but the Dutch created the Netherlands "上帝造世界, 荷蘭人造地" 的說法. 將Markerwaard也填成陸地的計畫卻因受到各界百般的阻撓, 終於在2003年宣告放棄, 形成了今日艾瑟湖與Markerwaard以Enkhuizen (安鎮)跟Lelystad間的水壩公路相隔的兩個高低不一的湖面.

從安鎮到Lelystad 的水壩公路於1976年正式通行,全程大約不到30公里.以前每到夏天我們總會騎腳踏車走個來回. 這些年來, 也許是因為時間上不充裕, 也許是下意識覺得體力已不如昔, 沒有再騎這段路的衝動了. 無意間看到這些相片, 引起了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為了趕晨景, 剛過清晨六點我們就出門了.

出了安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Naviduct "高架水橋". 從前這水道,路道相交之處是低處行船, 高處架橋行車. 每當有船要經過時, 陸橋就要拉起. 待船隊通行完畢, 橋放下後, 才能通車. 後來夏天湖上的遊艇漸多, 陸橋放下來的時間愈見過短, 路上塞車塞得厲害. 就改建成這世界上第一座兼水閘功能的高架水橋.



我們特別繞道爬上坡留下這張水橋的特寫照.



下坡後從水橋下騎過, 馬上就上了水壩公路. 公路由西向東行.左臨Markerwaard, 右接艾瑟湖. 受到高起的"坡牆"阻隔, 從公路上看不到艾瑟湖.



不久自行車道就翻過斜坡,



到了"坡牆"的另一邊. 因為時間還早, 漫長的自行車道上除了我們這兩條野遊孤魂外,空無一人.

浪花輕拍著岸邊岩石, 連綿不斷, 咕噥細語的浪潮聲被偶爾划過的鳥鳴聲打斷. 我們一語不發, 慢慢地騎著車, 深怕驚動了這天籟和音.



艾瑟湖邊野花叢叢, 為空曠的車道鋪上了綿延彩帶.





前頭白茫茫的一片, 原本在路上歇腳的海鷗被我們的愈逼愈近所驚動. 轟然一聲, 成群的飛往湖面.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能獨享這不經人工雕琢的天然美景是何其的榮幸!




















瑪妮 於 2012-06-20 05:48:26 回應
岸上的花草真是招人的眼, 我發現藍色和紫色的花好像特別獲得荷比人的青睞

台媽 於 2012-06-19 19:54:56 回應
寧靜的心和活動力強的精神----投小甘一票。

甘尼太太 於 2012-06-18 09:22:37 回應
熱鬧非凡的大自然,總需要一顆寧靜的心和活動力強的精神,才能親臨現場感受這天籟。

阿嬤 於 2012-06-18 09:03:58 回應
服膺造化 ~ 感恩
荷蘭人造地 典故在此 謝謝分享

水壩公路讚(下)


湖上有不少漁船在作業。



現在才注意到沿岸有很多捕鰻魚的漁網樁木列.



這漁網長的樣子像是串在一起的漏斗網串.鰻魚從開口大的這方游進網內就不容易再游出來了. 下面這相片是我在安鎮南海民俗村照的. 這種傳統捕鰻魚的方法, 一直到現在還持續的在使用著. 艾瑟湖沿岸小鎮到處都可以吃到燻的艾瑟湖鰻魚, 可這還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漁民實地捕魚的景象.



每艘大主船都會拖著一艘小船. 到了鰻魚"收成"的地方, 就由兩人駕小舟前往摘下漁網. 掛在主船上的吊鉤上拖起, 鰻魚就被釋出. 沖洗乾淨後, 再將網掛回木樁上.







鰻魚被拉上船以後, 在附近盤旋, 覬覦盛餐的海鳥一擁而上, 很是壯觀!


 

漁船離開後, 這些海鷗還是依依不捨,紛紛到這掛魚網的木樁上站崗, 非常有趣.



岸邊水鳥種類繁多, 可惜以我這種業餘玩票的照法, 只能隨便照照,聊供紀念.









岩石上一幅幅動人的潑墨畫可是不復計東西的飛鴻留跡!!





看到Houtribsluizen水閘的時候, 離出門已經快三個鐘頭了.這裡是國際水運的通道. 每年有六萬多艘船經過. 其中有三萬艘是商船.



後頭的建築是艾瑟湖的聯絡中心,資訊處跟水上氣象台.



有些從這裡經過的貨運船艙跟水閘間的水道差不多一樣寬.



船隊通過, 橋放下後, 我們很快的就到了Lelystad.





三十多年了, 每次從這裡經過我還總是忍不住要多看兩眼. 看那無際的和祥綠地,真難想像半個世紀前這裡還是時時逞凶的汪洋大海呢!!













台媽 於 2012-06-19 19:52:27 回應
內山討吃,海底討掠,只有在地人才可以細細品味。

甘尼太太 於 2012-06-18 09:17:40 回應
海洋與大地,如此緊密地結合著!

Ching 於 2012-06-18 06:01:04 回應
這樣的世界,加上這樣的文筆,勾不起讀者的遼思也難。 如果妳肯大方撥出時間與人分享,大夥可以組隊由妳帶路同訪今日桃花源。旅行社會很高興開拓這樣一個精緻旅遊線。 不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