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美國經驗 :窩棚客棧


他問我是不是該去美國走走?反正也曾嚮往過密西西比河,Cajun 美食跟藍調音樂(The Blues),就順其自然罷!他說我們這一程要去朝拜三個王 Kings. 1. 搖滾樂歌王,貓王。"The King of Rock and Roll",Elvis Presley;2. 藍調吉他手 B.B. King 及3. 人權運動家 Martin Luther King!聽起來還蠻像一回事的。:-)

我們的行程是從 Dallas 出發,往東北開車到 Memphis 再折回向南,沿著61號公路 (The Blues Highway) 跟密西西比河,到 New Orleans.



美國回來轉眼已是好幾個月了,卻一直無法坐定寫遊美心得。在南加州的 Charlston 的 Sumter Fort 是我們旅程的最後一站。 Charlston 有個 White Point Garden。園裡有個紀念內戰時南方戰士的雕像。雕像圓柱上刻著的: “Count them happy who for their faith and their courage fight.” 一直讓我不能釋懷!這裡的 Faith 跟 Courage 不就是要保有黑奴制的信仰跟勇氣嗎?黑人看了這紀念雕像的感覺會是如何呢?難道是我會錯了意?回到家後,實在忍不住了,馬上就上網 Google 起來




思路從美國南北內戰,到黑奴,到棉花田,到印第安人,到“發現”,”發展“ 美國的法國人,英國人,西班牙人,德國人。。。到華工,排華政策,到愛爾蘭人,到。。。。再看了一次以美國內戰為背景的 “飄”,又看了剛上演的 “12 Years a Slave"。新書,舊書都擺在眼前,在網路上沒條理的東碰西碰,一路唱著”谷歌“,部落格也就不知不覺的被荒廢了。

朋友督促我寫點什麼。今個兒,還是不知該從哪裡說起,就隨性從旅遊半途截一段隨便聊聊。

話說這天我們一大早離開田納西州的曼非斯(Memphis),正式走上我們的 Mississippi Blues Trail。只聽他們說今天要到 "Shakepin" 過夜,我也沒多想什麼,反正跟著跑就是了。

從 Memphis 到 New Orleans 主要的農作物除了棉花外,還有煙草,靛藍染料(Indigo),稻米跟甘蔗,是美國重要的農業區。內戰期間,美國南方聯盟生產的棉花占全世界的75%!大部分輸往英國,為美國帶來極大的財富!現在這裡人煙稀少,看到的儘是一望無際的農田。


 路邊的穀倉又多又大,印證了美國的一切都是大,極大跟超大的印象!



這是灌溉系統!


連農用車也是巨無霸!


車內朋友侃侃而談,車外景色卻乏善可陳,好像並沒看到什麼,天色就已近晚了。


朋友說:應該快到了!


我四處張望,心裡不知怎的開始緊張起來。這種荒涼的地方?怎麼可能?



朋友將車停在這建築的前面!這會是真的嗎



哪!原來 "Shakepin" 是 “Shack Up Inn"!是”窩棚客舍“!不是什麼地名!

 
這招待處裡卻毫不含糊的顯示出這裡曾是藍調音樂的重要據點。



自從1852年,這裡開了個棉花農場 Hopson Plantation 後,就開始大量收買黑奴來工作。資料顯示附近的一個小鎮裡6千多的居民裡有4千多是黑人!1944 年,Hopson Plantation 首先將棉花的種植跟採收全面機械化。黑人從此大量的往芝加哥等地北遷,離開了南方。


數年前,現今的主人將附近被黑奴離棄的木屋搬到這裡,經營起客舍的生意,也讓藍調粉絲更能深入的體會當時以藍調音樂抒發情懷的黑人生活的一面。

招待處的人非常親切,稍微介紹了這附近的環境後,我們就各自到自己的房間放行李去了。

下圖裡,被廢棄的鐵路曾是將棉花輸往北方的芝加哥跟南方的海港紐奧良/New Orleans 的幹線。大部分的棉花都從紐奧良外銷到英國。1944年,棉花的生產全面自動化後,失業的黑人也藉著這條鐵路北遷到芝加哥。


這裡的房子散落一圈。中間是穀倉改建的一個棚子。


看到我們的房舍後,我的心都揪到一起去了!


進屋一看,覺得其實也還好。裡面有乾淨的床單,有水,有電,有冷氣,甚至還有Wi-Fi!雖然談不上奢侈,至少也還讓人放心。想當年,這裡只是一個擋雨遮陽的空殼子!要從這裡體驗黑人實際的生活,還需要很多的想像力!




因為已經不早了,所以我們就直接到鎮上找東西果腹去了。小鎮上沒啥選擇,簡單地進了晚餐後,我們就到附近的一個“Juke Joint"去聽音樂。

南方的棉花田曾是黑奴遽增的重要原因。這些黑人平日工作繁重, 倍受虐待,無處可抒發心裡的苦悶跟憤恨。聚在一起唱歌就成了唯一的消遣活動。因為種族隔離的政策,他們每個禮拜的週末就聚在自己的 “Juke Joint" 裡唱歌作樂。(也許有人還記得投錢點唱的點唱機 Juke Box?)他們唱的歌多悲痛,哀傷與無奈,被稱為藍調音樂/Blues.
 

Reds 今年高齡 82。曾經驗過真正採棉花工人的生活的他,唱起歌來有板有眼。隨著他的歌聲跟舞步,我們恍然真的走入昔日黑人唱藍調的氣氛裡了。




回客舍的途中,忽然看到這個傳說中藍調吉他手Robert Johnson 為了彈好吉他,曾在這裡,61公路跟49公路的交叉路口,將靈魂賣給魔鬼的紀念標誌:The Crossroads!興奮得不得了!今晚真是此行的精華


了一晚的藍調,連夜色似乎都有點 Blues 了!



想多看幾個景點,又想深入感受所經之地,常常為旅途帶來不能兩全的挫折感。第二天,趕早起來搶了幾張留影。



好在來此投宿的旅客不需使用這個公廁!:-)


這種酒瓶樹是黑奴的典型裝飾物。 常見於棉花田邊。



這應該算是一個音樂會場,也是我們吃早餐的地方。


這裡原來是農場清理棉花的機械房。天花板上還留有棉花清理機 Gin 上端的抽風口. 也就是這種 Gin 的發明,增加了生產棉布的速度,導致棉花工人的大量需求,帶來日後的黑奴問題。


夏天的時候,這裡每個禮拜都會辦一場藍調演唱會。


想到這種除了從 “水龍頭” 流出來的美國咖啡以外,只有甜得要死的 Donut 的美國早餐,真有點傷感情!:-( 反過來想想,這種膩得吃不下的食物,不也正好可以減肥!哈哈哈哈!


在客舍旁有個此行不知為何少見的棉花田。占地不大,沒有美國式的格局。看來像是特別為遊客種的棉花田。


 棉花的成長生態:先開白花,


白花逐漸轉紅,


 整片田給人的印象好像只有白花,紅花的期限顯然不長。


在醞釀中的棉花花苞!


The King Cotton is born! 



藍調之旅跟黑奴生涯本來就有不解之緣,結果從藍調,到黑奴繼而談到棉花,還有很多很多觸及到的歷史文化。。。本來對這次的美國之行並沒什麼興趣,至多只是隨便應付配合別人的計劃而已,沒想到卻成了所有旅遊裡最豐富的一次!





2 則留言:

  1. 聽著音樂讀, 很有氣氛, 我沒去過美國, 似乎也沒有往過, 但讀著妳的敍述也引起我的興致了, 妳的照片拍得真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看了我的文章而想去美國?真太給我面子了!

      我照相的時候,通常都有照的原因,比較能搭配自己的故事。所以我的部落格裡一般都使用自己的相片。不過,這一次我借用了好幾張他的相片。像晚上照的 Juke Joint 跟 “the Crossroad” 的路標,用我口袋照相機的閃光燈根本照不出來。好在兩個人出遊,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扛大照相機就夠了!(像你!)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