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方便之道

每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文化跟習俗。通常也是因為這種差異,旅程才會充滿了新奇跟刺激。而認識不同的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身(深)入其境,入鄉隨俗,亦仿亦效的跟著做。

受到氣候、地理、人文、歷史背景。。。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些文化習俗理所當然的會非常的不同。但按理說,只要不太離譜,吃、喝或住的問題都還能解決。唯有一 個免也免不掉的問題就是 “方便” 這件大事。記得在印度旅遊時,我因為不敢上他們的公廁,又怕街上的食物不衛生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常常一天不吃,水也是適可而止,後來居然也還活著,算 是奇蹟!其實到這種地方旅行最傷腦筋的大概就是 “方便“。

三十幾年前的一個冬天,作為到中國探親的“先鋒隊”的大姐,在問了洗手間在何處後,還要再解釋 ”洗手間“ 是幹嘛用的。然後就被帶到寒天凍地裡一道矮牆的後面野地裡去了。什麼?這一片結凍
光亮的黃色冰場就是露天公廁嗎? :-)

後來就聽說到中國旅遊一定要帶傘。也有人跟我說帶報紙去,看起來比較自然!:-)



其實這種事情,古今中外大概也都經歷過類似的經驗。荷蘭的河道多,以前荷蘭人將小屋直接搭建在河道上,現在看來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條河水也是日常生活的水 源。我在法國也看過一個在房屋正廳裡有歷史性的 “方便隔間”。其洞口就直接對準外頭的街道上。待人們發現衛生習慣跟各種疾病的傳染有直接的關係後,這種現象很快的就成了歷史。

荷蘭叫做 “法式廁所” (Frans toilet) ;在法國叫做 “土耳其式廁所”(toilettes à la turque) ,在土耳其叫做 “和式廁所”的蹲廁,其實在台,中、日、韓、印尼、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及阿拉伯...等國家都可見到。但即使世界越來越平 有些習慣還是會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




在阿姆斯特丹,男女明顯不平等的地方是即使女生想找個廁所不容易,不雅的男廁卻被大大方方的放在街頭!而那些死男生也像鴕鳥一樣,我看不見你,你就不存在!大咧咧的就在街上方便起來!真是不可思議。

三十多年前,偶爾在荷蘭的一些公共場所裡可以看到一種會自動消毒馬桶座面的廁所。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又消失了。前兩年發現這種廁所在德國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裡還是常見,就莫名其妙的掏出相機做了個實況錄影。:-) 上這種廁所時還真叫人放心!


歐洲旅館的廁所裡(尤其是南歐)除了有個普通馬桶外,常常還會有個坐浴桶(法語:Bidet)。如廁後,可以轉移陣地,在坐浴桶上開水龍頭清洗下部。這好像是以前法國貴族的習慣,現在在普通住家裡也很普遍了。



日本人的科技進步。即使生活空間很小他們也有小的解決方式。日本的免治馬桶將法國兩件式成套的馬桶合而爲一。既方便又衛生。這些年來這款馬桶在歐洲的市場好像也在逐漸的擴大。只不過不是 Made in Japan!:-)


在印度跟印尼的廁所裡不用衛生紙而是用水清洗。廁所裡會放一個水桶跟一個水瓢或是一個接有水管的水龍頭。別忘了,只能用左手清洗! :-)

我們在印尼的時候,曾搭遊覽夜車到山區的Toraja。半途遊覽車停下來加油時,我也跟著大夥兒一起去上廁所。看到廁所前大排的長龍,擔心會耽擱太多時間,可是隊伍卻快速的向前移動著。發現這些印尼女孩兒都是成雙成對的一起進出廁所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前幾天,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在網上貼了一張一個廁間裡同時設有2個廁座的相片。這是他在即將於下月在俄羅斯索契(Sochi)舉辦的冬季奧運會會場裡照的。 社交網站 Twitter 一時熱鬧了起來。

下面這張是在俄羅斯別處照的,可以證明這是人家的習慣!


 好像沒有衛生紙也沒有水龍頭?

實, 早期在中國旅遊過的人對這種排排坐的廁所一定也不陌生。奇怪的只是設計師在設計這種國際活動場合的藍圖時,沒先了解一下國際習慣就開始動工。因俄羅斯的總 統普京對同性戀者的排斥並任惡棍凌辱痛擊同志們,有很多包括美、法的國際領袖都拒參加開幕式,以示抗議。此時這種雙人房式的廁所的出現為人們帶來的絕對不 止會心的一笑!

我的美國經驗有限,在美國旅遊時路過的景點也常有可以方便的地方,所以從沒碰到過“不方便” 的時候。可是,不知爲什麼?廁所的門總是偷工減料,做得太小!門跟牆之間的縫隙如此之大,害我每次都緊張得要死!哎!雖然早就知道美國人不太在意個人的隱 私權,可是這也太。。。太。。。太過份了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Le Lot in France (4) 藝術


蘇俄藝術家Ossip Zadkine (1890 – 1967) 自 1934 起定居於 Le Lot 的 Les Arques。在他謝世以後,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在此設立了Zadkine博物館。

Zadkine 的初期作品走當時流行的 Cubist Style 的路線。



但是,不久他就有了個人獨特的風格。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為鹿特丹所塑的 “The Destroyed City”, 或稱 ”City Without Heart”.

Zadkine 曾路過鹿特丹兩次,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再訪鹿特丹時,看到市中心被夷為平地時,大為震撼。寫道:

”昔日這裡有著活躍的心臟,而今已近空曠“
“我看到了一個沒有心臟的城市。”



他所塑的這座紀念物是個有棱有角,沒有心臟的男人。雙手無望,傷心跟憤怒的舉向上天。


走在Les Arques 的街上,還看到了許多當代此地的藝術家的街頭藝術。


下圖裡白色絲帶的下方綁了一塊石頭。微風吹過時,石塊就會滑掠過下方的石塊堆,發出清澈悅耳的敲擊聲。



下圖一看就知道是中世紀所留下的城區,這是Gourdon 的藝術街區。


狹窄街道兩邊的商店或展覽館均與藝術有關,走於其間,讓人目不暇給,流連忘返。


這家畫廊裡所看到的“畫”都是用乾花枯葉貼成的。左邊凹進去的空間是以前”方便“用的。排泄物就直接落在外頭的馬路上! :-)


這畫後方是壁爐。從前“鹽”曾經是非常珍貴的東西。為了怕潮濕,在壁爐旁開了一個專門用來存放鹽的小櫥櫃。


連地方政府管轄的公共場所都這麼的讓人驚喜。


終於還是忍不住,從 web 上偷了一張壁畫與君共賞。 :-)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Le Lot in France (3) 建築


南歐各國多高山丘陵,岩塊自然就成了建材。放眼望去,
在在皆是中世紀的房子和街道。身歷其境,總是震撼多於感嘆。所謂的“今人舊物”似乎也沒啥意義了。每到這種中世紀的城市時,總有時空錯亂的的感覺。

其實中世紀的種種對 Le Lot 來說還只是小意思。二十世紀初期,人們在山洞裏陸陸續續的發現了一些壁畫,其中最古老的據估有兩萬年以上的歷史。

這裡的房子即使內部整理得很舒適,也會蓄意維持外觀的老舊。




愈是“古董”愈有價值


吉屋待沽?


此地常可見到這種鴿塔。鴿塔比一般房子高些,鴿子飛進後就出不來了。從前人們用來 "引鴿入塔",抓到的鴿肉可以加菜,鴿糞可肥田。




這是在 Salviac 極為著名的十三世紀的教堂


這是 Gourdon 的教堂,今年正好有七百年的歷史。 



這些中世紀所建的羅馬式教堂,典雅肅穆,讓人百看不厭。 它的特色細節,也請您一起來欣賞。






Le Lot in France(2)風景



清湯小菜,隨便聊聊。

這是我每天遛狗時,必經之路






這裡農地分散,一般面積不大,常常又須經山間小道才能到達,無法大規模耕植。


躲在樹蔭下 的牛羊倒是常見


從沒注意到菩提樹(Der Lindenbaum)的果實是這等模樣



也從未見過這麼漂亮的Sempervivum



到處都是野生漿果 Blackberry,真的是不採不行! 不品不快!
 


原野裡偶爾還可以看到以前牧羊人用以避風雨的小石屋



這是新闢的橄欖園!看那滿地的石頭,你信嗎?